據21世紀經濟報道、澎湃新聞等多家媒體消息,武田制藥全球高級副總裁、武田中國總裁單國洪將卸任,其下一站或將加入百濟神州。
8年老將
2017年9月,單國洪出任武田中國總裁,自此開啟了武田中國業務的騰飛之旅。2020年,武田中國啟動了“武聚未來”五年發展計劃,提出到2025年在國內上市超過15款創新產品,惠及超過1000萬中國患者的目標。
在其卓越領導之下,武田中國從外資醫藥市場排名第23位一路攀升至第9大外資制藥企業,一躍成為武田全球第三大市場,僅次于美國和日本,且超過半數業務來自增長管線和新上市產品。
更令人矚目是,過去5年,武田在中國獲批上市了15款創新產品,不僅進一步夯實了在華跨國生物制藥企業的領導地位,也讓2020年“武聚未來”計劃的目標轉化為現實。
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單國洪此次卸任后,武田中國也迅速做出人事調整,任命消化事業部負責人劉燕為武田中國事業部代理總裁,她將于2025年7月1日起全面接管武田中國事業部的戰略和運營管理,而她此前崗位的繼任者也在緊鑼密鼓籌備中。
對于單國洪的去向,有媒體報道稱將加入百濟神州,目前百濟神州方面未予回應。
武田調整不斷
近年來,武田制藥在全球范圍內積極推行“瘦身計劃”和重組改造,旨在優化業務結構,提升運營效率和競爭力,而中國區作為武田全球的重要市場之一,此次人事變動無疑是這一全球戰略的延續與深化。
武田自2019年完成對夏爾制藥的收購后,便開啟了大規模的重組之旅,承諾出售非核心資產以減少債務。在全球層面,武田對多個業務板塊和地區架構進行了梳理與整合,裁撤了一些表現不佳或戰略契合度不高的業務單元,同時精簡管理層級,提高決策效率。
中國市場對于武田來說,既充滿機遇,又布滿挑戰。隨著中國醫藥市場的快速發展和政策環境的變化,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接踵而至。醫保控費政策日益嚴格,藥品集采范圍不斷擴大,這些政策在有效降低藥品價格、減輕患者負擔的同時,也壓縮了藥企的利潤空間,對傳統運營模式構成巨大沖擊。
與此同時,本土創新藥企業猶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崛起,它們憑借對本地市場的深刻理解、靈活的運營機制以及持續的研發投入,在多個治療領域取得突破,與外資藥企展開了正面交鋒。
在這樣復雜的市場環境下,武田需要更加靈活、高效且富有創新力的管理架構來應對市場變化。
此次人事變動,或許就是武田中國為適應新形勢而做出的積極調整,以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精準把握機遇,推動業務持續增長,為公司全球戰略的推進提供堅實穩固的“中國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