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啟用華中地區首個腦機接口門診。該門診面向全國開放,為患者提供腦機接口技術評估與治療咨詢。患者在接受多維度篩查后,有望優先納入臨床試驗隊列,接受前沿的腦機接口治療。
“得益于政策利好與技術突破的雙輪驅動,腦機接口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今年將是產業從科研到臨床的關鍵轉折點。”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短期內,非侵入式技術將在醫療康復和消費電子領域主導商業化進程;侵入式技術則聚焦重癥醫療的不可替代性需求。當下須通過標準化降低技術風險,以分層支付激活市場,用倫理框架化解社會爭議。未來3至5年,腦機接口醫療產品有望迎來爆發期。
利好政策密集落地
6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消息,決定成立腦機接口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會將主要負責腦機接口基礎共性、輸入輸出接口、數據、行業應用、倫理安全等領域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
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密集發布腦機接口領域利好政策,產業正駛入“快車道”。
在政策層面,今年3月,國家醫保局發布《神經系統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為腦機接口新技術前瞻性單獨立項,設立了“侵入式腦機接口置入費”“侵入式腦機接口取出費”“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適配費”等價格項目,為臨床應用鋪路。
同時,多地密集發布腦機接口產業培育方案,積極把握產業機遇。北京發文明確,要打造全球有影響力且富有競爭力的技術創新策源地、場景應用引領地和產業集聚地。上海規劃,在2027年前,實現高質量腦控,腦機接口創新生態初步構建;2030年前,實現高質量控腦,腦機接口產品全面實現臨床應用,打造全球腦機接口產品創新高地。
近期印發的《四川省腦機接口及人機交互產業攻堅突破行動計劃(2025—2030年)》提出,要著力打造全國一流的腦機接口及人機交互產業創新發展高地,到2027年,完成3款侵入式和5款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產品的研發及醫療器械注冊;到2030年,產業綜合競爭力全國領先。
根據麥肯錫測算,全球腦機接口在醫療領域的市場規模到2030年預計達400億美元,2040年有望突破1450億美元。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已達32億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38億元,到2027年將超過55億元,年均增長率保持在20%左右。
臨床應用落地提速
今年以來,腦機接口技術捷報頻傳,加速從實驗室邁向臨床應用。
記者近日從上海術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獲悉,其人工智能多模態腦機接口平臺系統已進入多家三甲醫院臨床應用。“隨著腦機接口相關醫保政策逐步落地,該設備預計將在醫療端進一步推廣。”該公司高級產品經理施泓超說。
上海階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對外宣布,其自主研發的侵入式腦機接口系統,已于今年一季度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完成國內首例侵入式腦機接口系統人體長期埋植前瞻性(FIM)臨床試驗,產品有望于2028年實現上市。
近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腦機接口臨床與轉化病房揭牌成立。該病房由北京天壇醫院牽頭,聯合國內多家頂尖科研單位共建,未來將圍繞腦機接口開展科研攻關、臨床試驗,并推動相關科技成果轉化,實現腦機接口技術發展從“科研驅動”向“臨床牽引”邁進。
上市公司也密集布局腦機接口應用。其中,三博腦科聯合多家研究所、醫院啟動腦科學和腦機接口全面戰略合作,搭建科研創新與臨床轉化橋梁。誠益通確立了“侵入式與非侵入式”雙軌并行的戰略布局,提出將腦機接口業務作為未來重點開拓的業務之一。優刻得與戰略合作伙伴圍繞腦機接口領域展開深度合作,計劃聯手研發“植入式言語合成腦機接口產品”,旨在幫助失語患者實現部分語言功能的恢復。
產業堵點還待突破
多名受訪專家表示,盡管近年來腦機接口產業發展迅速,并已在臨床領域取得一定進展,但要實現大規模產業化應用,仍需突破多個關鍵堵點。
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院長王廣志對記者表示,腦機接口作為平臺技術,通過神經信號雙向通訊建立人機互動信息通道,與傳統醫療技術不同。盡管當前學術研究熱度很高,各方也在積極探索應用場景,但要實現產業化,需要更多時間積累。
在金春林看來,腦機接口產業化還面臨三大堵點。一是技術與標準化問題,侵入式技術存在生物相容性不足、信號衰減難題,非侵入式技術面臨信號干擾大、硬件及接口缺乏統一標準等問題,阻礙了設備兼容性和規模化生產;二是倫理與數據安全問題,意識控制可能威脅個人自主性,數據泄露涉及隱私底線,認知增強技術還可能加劇社會不平等;三是商業化與人才問題,侵入式系統成本高昂、醫保覆蓋有限,同時跨學科復合型人才短缺制約了初創企業的研發能力。
金春林建議,加速構建技術、標準、監管三角體系,制定相關標準并明確監管規則,建立數據分級授權機制。同時,探索腦機接口臨床應用的多元化支付模式,推動醫保覆蓋與商保補充。此外,在人才建設方面,加強產教協同,高校設立交叉學科,企業聯合實驗室承接關鍵技術攻關,減少低端重復建設。